俄乌开战之初,很多自媒体,甚至一些“专家”都声称,俄乌战争只要开始,就意味着结束,俄军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乌克兰。
最开始,俄军的攻势也确实是凌厉,开战第一天,俄军就已经突入基辅附近的机场,大有“一招制敌”的态势,但是很快,突入基辅附近机场的俄军被迫“转移”,以突击闻名世界的俄罗斯空降兵,最终在抛弃了大量装备的情况下,撤回了白俄罗斯境内。
基辅附近被摧毁的俄军坦克
随后,俄军在乌东地区加强了进攻,但是进展并不顺利。
俄军虽然艰难地控制了乌东地区四个州的大部分地区,但是损失很严重,包括俄海军黑海舰队旗舰“莫斯科号”导弹巡洋舰在内多艘俄罗斯海军舰艇被击沉,包括苏35先进战机在内的数十架战机被击落,此外还有大量的陆军装备和人员损失。
而到了9月,乌军甚至在乌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反攻,并取得了实质性战果。俄军被迫在乌东采取守势,同时在国内进行70多年来的首次动员,并通过法律途径彻底将乌东地区纳入俄罗斯版图,并推出了“核保护伞”的底牌。
事实还不仅于此,在克里米亚大桥遭到破坏后,俄军为了报复,对乌克兰进行大规模的导弹袭城,而心细的军事爱好者发现,俄军使用都是价值高昂,本来用来对付美国的中远程导弹,其中口径巡航导弹射程达到2000公里,Kh101更是达到5000公里。
由于这些大型导弹的价格昂贵,很多人都质疑俄军的库存,是否维持导弹攻击的延续性。结果,俄罗斯居然用上了从伊朗进口的飞天小摩托巡飞弹——沙赫德136无人机。
沙赫德136无人机
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,第二大军事装备出口国,居然从伊朗这个军事工业并不算太出名的国家进口武器了,而且据报道,进口的武器还不只是沙赫德136无人机,据说还有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。
而根据最新的报道,俄罗斯最近又从伊朗进口了40台燃气轮机。
是的,这就是俄乌战争以来,我们新认识的俄罗斯,那个早在90多年前,就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,居然是这样的?
其实这一切,并不偶然,因为6年前,普京掰断SUV门把手的那一刻,早就给出了答案。
2016年5月,普京在一众随员的陪同下,视察俄罗斯有着深厚军工背景的乌里杨诺夫斯克汽车制造厂,一把手大领导来视察,这本来是个大事件,是十分严肃的事情,结果却闹出大尴尬,原来普京视察该厂最新生产的爱国者SUV,想要打开车门近距离观察,然而镜头下的普京却无论如何的也打不开,小弟绍伊古前来帮忙也没有成功,最后装备局长赶紧上前“助力”,没想到将新车的门把手给拽掉了,目睹这一切,普京也只能是尴尬的笑了起来。
要维系一个军事强国的基础必然是发达的工业,尤其是发达的军事工业。但是一个连汽车门把手都造不好的国家,工业发展得怎么样,答案是一目了然的。
1991年12月,俄罗斯从解体的苏联中实现了独立,但是30年来,我们看到俄罗斯的工业进步是有限的。
虽然俄罗斯仍然维系着军事装备出口第二大国的地位,但是它出口的都是苏联时代的网红产品,比如苏27系列战机、米格29系列战机、T72和T90系列坦克、基洛级潜水艇、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以及S300系列防空导弹,这些都是苏联时代的军事工业成果,俄罗斯所做的无非是对这些产品进行类似于“重新刷漆”这样的简单升级。
能够代表俄罗斯,而没有苏联烙印的武器,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,几乎没有。
反而是从苏联继承的俄罗斯现役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,在冒着黑烟从波罗的海一直展示到地中海,并在参加对叙利亚“首秀”作战中,就摔了苏33舰载机,又在返回俄罗斯母港后,就一直在维修,然而如今已经修了7年了,仍然没有修好。
也就是说,俄罗斯不仅不会造航母了,甚至连修都不会了,30年来俄罗斯海军新服役的舰船少之又少,而且几乎没有超过3000吨的舰。
苏联时代就是短板的电子工业,如今的俄罗斯仍然落后。
如今在俄乌战场上,能够为俄军顶起大梁的武器装备,从战机、导弹、坦克再到武装直升机,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苏联血统。
30多年来,陈旧的早已经陈旧,落后的仍旧落后。所以俄军打成这样也就不奇怪了。
试问一个连车门把手都生产不好的国家,仗打成这样,意外吗?